產品價格飆升,公司股價飛漲,從上到下,整個氟化工產業鏈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局面。
既然相關公司的gu票已經漲上了天,再去做挖掘性研究已毫無意義,作為看客,旨在以“事后諸葛亮”的姿態揭示邏輯。
氟化工,泛指所有含氟元素的產品及其衍生品,以螢石為產業起點向下延伸。形成于火山巖漿的殘余物,螢石是工業生產中一種可提供大量氟元素的礦物,也是稀缺性資源之一,地位等同于稀土。早在2016年,中國就將螢石列入“戰略性礦產目錄”,氟化工景氣度提升,和螢石的稀有性直接相關。
2020年,全球螢石儲量約3.2億噸,其中中國的儲量在4200萬噸左右,約占全球螢石儲量的13%左右,是全球第二大螢石儲量國,只次于墨西哥。
但另一方面,中國在螢石開采上極為激進,去年螢石產量達到430萬噸,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,這和儲量完全不匹配。
按照目前的儲量和開采速度計算,國內螢石在十年內就將被開發殆盡,而全球儲采比(探明儲量可用于開采的年限)的平均值是45。
如果繼續這樣下去,那么未來一旦資源耗盡,中國必然在資源上受制于人,如今的鐵礦石也許就是明天的螢石,而中國有關部門早就看透了這一點。
近些年來,螢石產業也在經歷一輪市場出清,監管力度不斷加大,行業準入門檻持續提高,不達標的產能相繼關停,“小而散”的局面得到明顯改善。
2019年,工信部發布《螢石行業規范條件(征求意見稿)》,對行業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氫氟酸是螢石的直接下游,也是氟化工重要的中間體。2020年,我國氫氟酸開工率進一步下降至55%,由于氫氟酸會副產大量鹽酸,領頭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設計實現氯堿平衡,但中小企業大多只能被迫降負荷甚至停產。
對內節流,對外開源。
可以很明顯的發現,國家在有意加大螢石的進口而減少出口。進出口格局在過去幾年發生了根本性扭轉,從順差變為逆差,且差額在快速擴大。但由此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是自給率的下降,去年中國螢石的自給率已經跌破90%,未來是否會受制于海外還有待觀察。
總的來說,中國氟化工原材料供給在長期內緊缺幾乎已成既定事實,單憑這一點,完全能夠引發資本市場的關注,但卻不足以在短期內點燃行情。
如果說供需格局是造成氟化工熱度的一對主要矛盾,那么需求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,供給只是次要方面。
上一個:2021年制冷劑行情總結
下一個:制冷劑R32走勢
相關新聞